中国男足将在本周二晚间迎来与韩国队的世预赛第二轮较量。这场比赛之前,中国足球迷和球队都在对此寄予一定期待,然而,当下两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似乎已经变得明显。
韩国队球员如孙兴慜、金玟哉等在中国拥有大量支持者,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对决,国足拥趸们显得更为平和。他们认为“打平当赢”,但希望能有意外之喜。这一心态的形成主要源于两队之间的实力悬殊,这个现实不得不让人思考。
当年,中国男足曾是让韩国队头疼的对手。徐正源,带领成都蓉城队在本赛季表现出色,对于两队之间的差距指出了一个关键因素——留洋。徐正源回忆起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预选赛的中韩大战,“那个时候的中国队是亚洲一流强队,排名靠前,是个难缠的对手。”这支实力强大的中国队由徐根宝挂帅,范志毅、彭伟国、胡志军等领衔,打法实用,战斗力强悍。然而,在最后关头却遭遇了韩国队的挑战,与巴塞罗那擦肩而过。这也是徐正源当年的一场比赛中打入一球。
30多年过去,两队之间的差距愈发拉开。徐正源也感到遗憾,他认为国足的问题在于没有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在他看来至关重要。“2002年世界杯后,我们得出结论,要想进步,就要向先进足球国家学习,把年轻球员往海外送。”孙兴慜、李刚仁等就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受训的年轻球员。
徐正源看到了中国球员的潜力,但认为还需更多球员能在更高水平的联赛中锻炼。成都蓉城主帅认为,当球员在欧洲踢主力后回国助国足,国家队的实力必然会大进一步。
曾以球员和主帅身份参加世预赛的崔康熙表示,中国球员有能力踢好比赛,但他们习惯了依靠外援,这不利于足球的发展。这些年在中超执教的外教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然而效果似乎不尽人意。国足的能力和战绩在“折腾”中每况愈下。
中韩足球对决,早已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中国球迷心态的转变。20多年间,球迷对国足的期待从“赢球”到“打平当赢”,这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周二晚间这场世预赛的结果或许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中国足球面临的深层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