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莱阳网友解答:
1.贡士,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隋代首创科举制度后,相对公平的考试入世成为一条改变人生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一大创举.
2.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员.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员.由贡员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即可出仕即当官.
3.初进学的秀才,称为附生,附生升廪生,廪生升岁贡生(含恩贡生),都必须经过岁试,依次递补.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则须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
4.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
5.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举人考试,三年一科,即「乡试」,也雅称为「乙科」,考上的就是举人了.
6.举人经权威人士推介也可授予一定官职.乡试都在各省省会举行.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其中以南京的江南贡院为最.
7.每次须考三场,日各一场,共三日考完.通过了乡试的举人,紧接着就是明年二月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会试和乡试相同,都是三年一科,逢丑、未、辰、戌为会试之年.
8.会试考试仍是三场,赴试的举子,都享受公费待遇,公家备车船,称为「公车」.中式会试,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为「会元」,前十名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为「会魁」.
9.贡士要经过保和殿覆试,且列等,才有资格参加殿试.覆试的等第,将来作为进士甲第的依据.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亲自总监考,为此当天的考上都是皇帝“门生”.
10.殿试试卷写法有一定的格式,每份试卷,都须经八位读卷官阅过,最后拟定前十名进呈御览,钦定名次,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其它七名列入二甲.
11.新进士受职前,又须经过朝考,朝考分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之后核计覆试、殿设、朝考三者的等第授职,优者授翰林院庶吉士或庶吉士,俗称「馆选」.
二、济源网友解答:
1.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员.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员.由贡员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2.初进学的秀才,称为附生,附生升廪生,廪生升岁贡生(含恩贡生),都必须经过岁试,依次递补.廪生出贡,有一定年限,例如清初台湾府学是每年一贡,台湾、凤山、诸罗县学每二年一贡,彰化初设时四年一贡,到干隆末才改二年一贡.
3.这些依序出贡的贡生,便称为「岁贡」,假如出贡的年份,朝廷恰有重大庆典或喜事,则这年的岁贡,便称「恩贡」,恩贡有一项岁贡所无的特权,即非有重罪,学政不能呈请革去科名.
4.正途出身的贡生,另有「拔贡」、「优贡」、「副贡」三种.拔贡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