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举人.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古代举人.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一、遵化网友解答:


1.古代举人.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题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将举人、探花、进士、状元和现在高考制度下的学历进行对比,看看一一对应什么学历.

2.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两者没有对比性,因为科举的功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学历的概念,用科举来对比高考,是十分滑稽的.

3.1如果非要对比的话,我们首先从读书学习开始说起.在现代,孩子的入学率非常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还免费,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进学校读书学习.

4.而在古代,理论上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能够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条件比较好的,贫苦人家是没钱进学校的,远的不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达到80%以上,能认识几百个字就不算文盲,标准就是这么低,所以,古代社会的文盲率绝对在90%以上,元朝更惨,文盲率超过95%.

5.2看到这里,我们还怎么比!我们接着说,古代的科举制度,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首先,性别上,女人先天就与科举无缘(太平天国那帮假道学除外),以明朝为例,对科举考试审查非常严格,上查三代一点不夸张,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所以商人和他的子孙后代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最多花钱捐个小官,一辈子就这样,没有上升空间.

6.另外像什么犯人、娼优、僧道等乱七八糟出身的,直接pass掉,断了你的读书梦.如果你的身世清清白白,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踏上漫漫科举路了.

7.3我们现在考试,大概分4次,中招、高考、考研、考博.在古代,考试分六次,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前三者是确定资格的,后三者属于正式的科举.

8.从入学到中秀才要走三步,县试、府试、院试,县试、府试每年都举行,在你户籍所在地的县和府考试,今年不行,明年再来,反正考试成本也不高,最多花点路费和食宿费,过了县试、府试,就叫做童生,考中了童生才有继续考试的资格,你以为童生很好考吗?

9.五六十岁考不上童生的大有人在,清朝,全国的童生大约200至300万人.院试三年一次,要在省城里举行,录取比例10%左右,考中了就是秀才,也叫生员,第一名叫案首,考中了秀才就表示你有了参加正式科举的资格了.

10.中了秀才,就意味着你被统治阶级接纳为预备队了,秀才是有功名的人,可以享受见官不跪,受审不受刑,免税田,免徭役的待遇.

11.《同福客栈》中吕秀才被李大嘴敲诈税银,很明显李大嘴是违法的.清朝秀才总共46万人,清朝的人口为一亿到四亿之间,晚清时突破四亿,260多年间,亿万人口的清朝产生了不到50万的秀才,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975万,零头都不到,我们还怎么比较.

12.如果考不中,不好意思,三年后再见.4那么举人是什么概念呢?每三年的秋天,在省城的贡院举行乡试,就是传说中的“秋闱”.

13.对于古人来说,到省城去一趟,够吹一辈子牛了,考上举人后,省里派人下通知书,偏远地区,一个县有一人中举,就已经是教化有方,够县太爷吹一阵子牛了,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我们最熟悉的就有唐解元唐伯虎.

14.整个清朝260年,产生了15万举人,一年也就600多个,每年从全国几亿人中选600人,这是什么概念?

15.明朝时期,全国共两京十三省,每个省录取135人,全国也就两千多人,清华在各省的招生,2016年,全国11个省超过130人,北大10个省超过130人.

16.举人真的不好中,我们再也不要再嘲笑范进了,《范进中举》现在看来不是笑话,那是个励志故事好吗!中了举人,也就正式踏入官老爷的行列了,虽然官不大,也就七八品吧,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之类.

17.这绝对与普通老百姓有了质的差别,县太爷在古代老百姓眼里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中了举人,好处那就多了去了,除了继续享受秀才的待遇,在地方被尊称为举人老爷,有候补县官级的实缺的,如果举人犯事儿,是不能用刑的,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大代表,必须先免除代表资格,才能批准逮捕,地方的乡绅都会来拍马屁的,范进刚中举,就有人送银子上门了,现在知道范进为什么疯了吧?

18.5刚刚中举的老爷们,还来不及happy呢,就要收拾行装进京准备来年春天的会试了,也叫做“春闱”,路费不用担心了,一般朝廷都会补贴路费.

19.礼部组织考试,这个考试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只要是没有当官的举人,无论是哪一届,都可以参加会试,所以,竞争是相当的激烈,明朝时期经常有4500人参加会试,录取率7%左右,也就是大概350人,要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很辛苦的,晕倒在考场很正常,通过了会试考试,就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前十名称为元魁.

20.会试结束后,就要参加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了——殿试,皇帝在大殿上,对录取的贡生进行策问,有时候是委派大臣主持,殿试一般不会淘汰,只会重新排排次序,也就是定下三甲.

21.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进士出身:大约50—60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300人左右.一甲三个人立即授予职务,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

22.考中进士,最惨的就是分配到地方当县令,而举人能在退休前当个县老龄就是烧高香了.一般来说,一个进士再窝囊,在地方混个五品知府退休是没问题的,大部分的进士,干个一二十年,当个布政使算是平平的,能力强的,当个巡抚,如果进中央的话,混的不错,追封三公三孤或者太子太师少傅也有可能,也就是说,中了进士,大概率当个省部级是没问题的.

23.我们现在的高考状元、高校毕业生真的不好和古代的科举比较,因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时代.不过,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绝对是至理名言,而在现代,成才之路千万条,不一定非得靠读书、升学、入仕这条道路,但是,多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是没有错的,只能说,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二、定西网友解答:


1.这是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用以选拔分科取士而得名一一科举.清光绪31年(1905)开始推行学校教育.

2.下面以明清科举制为例:?①举人一一三年一次的八月,于省城(乡试)考试,由朝庭派员″监临″.资格考生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监生.

3.? 乡试取中者统称为举人,俗称″孝廉″.前五名世称″五经魁″,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可任知县、教职(府、州、县学官).

4.? ②进士一一会试后的五月所举行的″殿试″,后改为四月二十一日,起初于天安门外,后定太保和殿举行.皇帝主考,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员阅卷.

5.资格考生均为″会试″考中者一一"贡士″(其中第一名为"会元″).? 进士第一甲″賜″进士″及第″.第一各为″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后取并列俩名),第三名为探花.

6.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从童试(非科举)、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有一一经、史、时务、八股文、试帖诗.

7.? ″举人、探化、进士、状元″是科举制度中的仕官糸名称.体现的不是学位、学历,所以相当于什么学历,是一种造作,没有可比性!


三、丽水网友解答:


1.现在的高考是选拔知识型人才,为做业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古代的科举考试旨在选拔官員,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2.二者不好作比较.古代科举制:先考秀才,秀才考举人,举人考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四、铜仁网友解答:


1.科举制度就是古代选取当官的人才的一种方式.考试开始到结束获得的身份分别是: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

2.相较于现在是什么身份,我们可以做简单的对比,虽然不恰当但是可以更直观得了解科举制度:以清代科举为例.

3.通过童试的称童生,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通过岁试的称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学士.(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资格)通过乡试的称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

4.(可以面试参加公事单位)通过会试的称贡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在一些地方可以直接入职公务员)通过殿试的称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


五、亳州网友解答:


1.这个问题有必要跟你详细介绍一下,状元,榜眼,探花和举人的区别!古代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末瓦解!

2.古代科举制度大致如下: 县级考试也叫“童试”,考中的人称为秀才.省级考试,也叫“乡试”,中着为举人,其中第一名叫“解元”.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经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称贡士,前三名为鼎甲三元,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其他进士称“进士出生”.

4.考进进士,就等于获得了国家承认有编制的官员!其实如果非要排学历,其实不好排,因为古代考试和学习制度跟现在出入很大!


六、临江网友解答:


1.古代的举人,探花,进士,状元其实更像现在的公务员,再直白点说,秀才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当你成为了秀才,才有资格去当官,也就是现在的只有是大学生才有资格考公务员一样.

2.举人就是科级干部了,进士至少也是个市级干部,至于探花,榜眼,状元,省部级干部打底吧.所以还是不一样的.


七、靖江网友解答:


1.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代,进士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成制度于唐,宋.一,县试.考中者为秀才.这是为正式科考做基础.

2.正式科考分为三级:二,乡试.在省里举行,每三年一次.考取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三,会试.

3.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四,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贡士资格者参加.考取者称进士.

4.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进士一般已具备做官资格.如果放在今天,那么,乡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或大学毕业考试.

5.贡士相当于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会试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参加者起码应具有大学以上水平.殿试相当于从已考取的优秀公务员中选拔最优秀者,以备担任较高级的职务.


八、瑞昌网友解答:


1.功名不仅仅只是学历,而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选拔机制出来.很多回答乃至网上的知识其实都不靠谱.个人愚见:从人口比例,选拔性质,秀才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副科级干部,举人相当于副处级干部,进士相当于副厅级干部.


九、梁平网友解答:


状元,榜眼,探花相当全国公务员考试前三名.


十、赤水网友解答:


1.不请自来,见谅!以下为原创!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科举.“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

2.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3.科举分为六级,分别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其中后三面三个为同一级.即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分别获得不同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