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电影不管成本多少,都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国庆档,尴尬的9月就成了“鸡肋”的电影淡季。
但正在上映的电影之中,有一部没有明星大腕助阵的电影,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去年就已公映、纪录片类型、极限运动题材,这部电影身上聚集的元素一看就与“爆火”搭不上边,但它的成绩单却又太过抢眼。
今年年初一举拿下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9月6日全国上映后目前烂番茄评分高达97%、豆瓣9.0,今年口碑院线纪录片非它莫属!
《徒手攀岩》100分钟的时长里,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没有狗血的人物关系,仅仅记录下世界顶级攀岩选手Alex Honnold在几年之间从准备到成功登顶酋长岩的全过程。
作为全球十大极限运动之中死亡率最高的一项,有一半的专业运动员死于这项他们终生热爱的运动上。
而Alex之所以封神“攀岩圈”,因为他在2017年徒手攀登上了被誉为“攀岩宇宙中心”的伊尔酋长岩——3000英尺(900多米)、近乎垂直的花岗岩巨石,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影片的开头,耳边只有风声和喘气声,还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悬挂在光秃秃的岩壁上,而他的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近乎垂直的千米岩壁,没有绳索保护,没有借助任何工具辅助,只有一个人、一袋镁粉、一双攀岩鞋。
看似挑战体力的徒手攀爬,最终完成却要依靠非凡的头脑。迅速分析遇到的状况,攀爬过程中人和岩石融为了一体。
Alex在模拟训练中从岩壁上坠落
稍有不慎就会从高空跌落,只需几秒便会粉身碎骨,这是一场胜率极低、与死神较量的拉锯赛。
但是等到成功登顶的那一刻,世界皆在脚下,一场关于身体的艺术和死亡的美学在山川之巅得以完成。
网友调侃它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过程,虽是玩笑,但惊险程度可见一斑。
运动题材的电影,似乎逃脱不了“励志”的主题,但Alex在影片中展现出“如何克服恐惧”“如何爆发出身体内原始且巨大的能量”,也一次次挑动着观众的敏感神经。
哪怕知道结局,许多观众走出电影院依旧紧张得手心冒汗,毕竟徒手攀岩是如此残酷的运动: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要么成功,要么死。
他找到了岩石的弱点
用双手攀上高空,与飞鸟同行
哪怕是高危的专业攀岩者,也仅有1%的人敢尝试徒手攀岩,在普通人眼里,他们就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
但只要稍加了解就会知道,每一次徒手攀岩都有着极其详细、严谨、周全的事先准备。
不间断的体能锻炼是基本功,他赖以生活的小房车都能化身“健身房”,哪怕是在一次意外中伤到了脚部韧带,仅3周Alex就开始尝试恢复攀登训练。
这样的训练结果,让Alex可以在岩壁上仅靠两根手指外加岩壁辅助便支持住自己的身体,而这个接触面有时仅仅只有2cm。
Alex还有一本极其详尽的攀岩日志,用来回顾攀爬过程中认为还能改善的地方。为了加强训练效果,他还有一套专门的“视觉心像”技巧:
在他的小房车里闭目打坐,每一块岩石、每一条沟壑,仔仔细细在脑海中反复攀爬这条线路,直到能应对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
“我并不想成为一名幸运的攀岩者,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攀岩者。”
酋长岩在攀岩圈相当于运动员的世界杯、奥林匹斯,
也是MacBook的默认桌面之一,地位神圣且崇高
作为自由攀岩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宝石,酋长岩被攀岩圈视为“不可能被挑战”的权威。
900多米的高度,几乎垂直、如玻璃一般光滑的花岗岩岩壁,唯二曾经公开宣称他们考虑攀登的人,迈克尔·里尔登和丹·波特都先后死于攀登事故。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有近百人因它受伤、数十人因它殒命。而徒手登上酋长岩,是Alex埋在心底近10年的梦想。
为了挑战“不可能”的酋长岩,Alex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
但是即便做足了准备,也无法预计突如其来的状况,而Alex身上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放弃。
在准备攀登酋长岩时,哪怕系着绳子已经实地演练过90次以上,哪怕摄影组已经全部准备就绪,Alex感觉到自己当天状态不好,果断选择了放弃。
3个月后,Alex重新挑战酋长岩,这次的心态却已经截然不同了。
“录视频的那天,我没有感到很可怕。我感到很舒服自在,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正如在优胜美地游览的游客一样。”
当然,结局我们都知道了。Alex成功徒手登上酋长岩,且仅用3小时56分。对于绳吊攀爬且需2天左右的难度,这样的速度几乎是神迹!
极限运动从来不是崇尚死亡,用尽生命中所有的时间和热爱去追寻一样事物,他们不是疯子,而是一群找到一生所爱的幸运儿。
心跳加快、手心飙汗
一部精彩得不敢看第二遍的杰出纪录片
这是一部无需担心被剧透的纪录片,用比商业片更刺激的剧情,一举斩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也让《徒手攀岩》成为继10年前的《走钢丝的人》以来,极限运动题材纪录片再次摘得奥斯卡的殊荣。
Alex和华裔导演金国威
除了Alex本身刷新了人类身体的极限,本片的导演、Alex合作多年的好友金国威夫妇生动的镜头语言运用,也是让无数人动容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远景,深不见底的险峻峭壁上一点渺小的红衣小人
一个近景,沾满镁粉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岩石的细微变化
一组远景、近景之间的切换,将攀岩环境的危险和攀岩者的紧张心情都说了出来,荧幕前观众的心早已被拎得老高。
拍摄组的所有成员都是专业的攀岩客,他们不畏惧艰苦的拍摄环境,却十分担心录像的过程会给Alex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要知道,在零容错率的徒手攀岩项目中,拍摄造成的任何影响,都可能是Alex身亡的直接导火线。
在《徒手攀岩》长达807天的拍摄时间里,摄影师几度崩溃,不仅不敢看显示屏,更表态不会再接任何这种形式的拍摄工作。
因为他们谁也不知道,镜头记录下的是成功的喜悦,还是Alex人生的最后画面。
直到电台中传来Alex成功登顶的消息,导演哭了。
Alex说,“如果放声痛哭,电影或许会更精彩,但他不想在摄像机前哭,虽然的确实很想哭。”
直到最后,这个被叫做“英雄”的人,内心一直都是一个羞于表达情感的大男孩。
用生命做注
一场骗过死神的生死对决
Alex说,他屡屡挑战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更准确的说法,是站在了前人的尸体上。
哪怕是装备日新月异的今天,徒手攀岩依旧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极限运动,一望即知的危险性却吸引了无数“疯子”一次次的挑战——后果越严重,成功之后获得的成就感就越高。
但越了解Alex就会发现他非但不“疯”,更有着截然相反的冷静、智慧、勇气。
1987年出生的Alex从小就展露出了对攀爬的兴趣与天赋,在父母的支持下从10岁起便开始了相关训练。
全凭兴趣,他一周6次骑车11公里到俱乐部练习,每次都要爬上3个小时才舍得回家,这样高强度的自发训练,他坚持了7年。
在伯克利读书的一年时间里,他爬遍了学校的所有建筑
更难得的是,Alex从小就是个学霸。在他19岁那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专业。
但求学生涯并不顺利,他向母亲提出了退学的意愿:“我不喜欢大学,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真正让我有激情的是攀岩,生命太短暂,我不想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
而母亲在思考两天之后居然同意了,理由又酷又暖,“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房车里随时随地进行指尖力量训练
不顾世俗眼光放弃名校文凭,为了方便训练移动,他又改装了一辆小小的房车,穿梭在美国各大丛林专找岩壁攀爬,10年间过起了游牧民族般的极简生活。
面对镜头聊起物质,他坦诚得如同天真无邪的稚童,“除了攀岩之外,其他事情我都不在乎。”
在此之后,Alex在刷新攀岩记录上的速度一骑绝尘:
2007年仅用时一天徒手完攀优胜美地Astroman and Rostrum,成为史上第二人
2008年用时仅4小时便徒手完攀其他攀登者需2天的HalfDome,刷新纪录
2011年连续独立攀登Heaven,Cosmic Debris和The Phoenix单独绳距路线
2012年11小时内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Watkins峰, El Capitan峰及Half Dome峰三峰连攀
2014年徒手攀爬Heaven,Cosmic Debris
2017年徒手完攀酋长岩,且是50多条攀岩路线中最难的路线之一,成为史上第一人
……
知道Alex的人称他拥有“将生死挂于手指之上时、超人般的冷静”,但他自己却一直抗拒别人称他是毫无畏惧的。
为了准备一段无助理攀援,他会视觉化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错误,当然包括掉下来、在岩壁下血流不止……
“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坚持?”无数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也回答过无数次:
“因为喜欢,我觉得这跟任何人选择一个兴趣一样,我真的很享受,而且我喜欢将我的极限一直向前推。它会强迫你去爬得更好,爬得更完美无缺。”
毕竟,当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仅仅是“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绝大多数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也许终生都不会尝试一次岩石攀岩,但这部不加任何特技的“特技电影”却依旧十分值得一看。因为Alex殊死一搏向上攀爬的劲头太像你的、我的人生。
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导演夫妇说他们希望将这部影片献给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与其相信不可能,那些明知道一松手就什么都没了,但仍然愿意去挑战的人,或许更加值得尊敬。
拍摄了创业者纪录电影《燃点》的细蓝线影业,是《徒手攀岩》的战略合作伙伴。
《徒手攀登》已于9月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同步IMAX和中国巨幕版本,赶紧走进电影院支持,愿每个人内心的热爱永不熄灭。
[Feekr 放映室]精选
点击浅蓝色字体直接跳转至文章。
《这部豆瓣9.3的真人秀已经超越了“娱乐”,只想告诉你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这些豆瓣8.5分 的高分电影,不需要AB站,也能免费看!》
《2017年上海电影节观影秘籍│太多“有生之年”必看片,钱包就要捂不住了》
《20 30 40,别让路人告诉你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
《致每个爱过的《前度》: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想的都是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