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新宇 2018.12.3
你写下几行字,或者重新读懂一首诗,生命的不同节点上会遇见不同的故事。时间的声音渐长,树木的叶子落尽或正在风中飘落,有心的人受惠于这人人可共享的美。柿子在竹篮里晾晒,鸟窝在高高的枝头,大桥边,街灯下,是各自奔忙的脚步,车流不息。当光线铺在屋顶上、树梢上、路面,有时会恍然间以为,外面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毕业后好久没联系的球友,一日忽然发来消息,说不知为何昨夜突然梦见我,颇为想念,于是约了电话,聊了好久,分享了自别之后各自的消息。他谈起了他前段的失恋,说对自己的三观有了影响,我自分享我的困惑和宽慰。等到听到他说:我是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我受不了每天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坐车上。我忍不住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的话他这样说出来是有点高大了。他笑我看得太开,怕是要悟了,我又笑了,说我最近在看佛学、圣经,赶明儿超度一下你。其实都还没入门呢。你看吧,生活就像解题,这个学物理的开始抖机灵。你有什么愿望吗?我问(乱入)。对方懵了,说好久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那感觉就像,我说了你能帮我实现似的。身边倒很有几个学理工的朋友,生活态度很好,常常给我启迪。蓦然想起,厨艺很好的弟弟曾经说,哥,教你一道菜,关键时候可以保命。这会是怎样的一道菜呢?下面,可以缓缓切题。
“什么是洁白?”“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海伦费舍尔想说明,爱情是脑区里的生化反应,莎士比亚却想说,爱情是一种疯癫,一种疾病。但无论如何,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恐怕都不想走出来。弗洛姆要谈的不仅仅限于男女之爱,他充满哲理高度的认知里,闪耀着人本主义的光辉。这样的人现实中如果有很多一定是我非常想接触的,他们就像田野里的萤火虫,自带光芒,总能看到人性中的光亮。
分享笔记,来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吧:
一、在今日的西方社会,爱情必然是罕见的现象。不仅是因为许多劳动形式已经不允许人们持有一种爱的态度,而且还因为在一个以生产和消费为最高准则的社会,只有那些不甘心同流合污者才能作出有效的抵抗。要使人具备爱的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的最高目标。
二、生命从其纯生物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奇迹和秘密,而在人的范围内每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个不可解答的秘密。大多数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了解得非常快,而且很快就觉得一览无余了,这恰恰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只了解了人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内心。
三、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一门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性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四、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五、人们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通过同一组人的习惯、风格和看法保持一致来达到同其他人的结合。
六、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爱情是指克服人的孤寂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它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十分流行的误解是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一个性格还没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就是这样。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
七、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劳动的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
八、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
九、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脱离各自生存的本质去体验自己,如果他们先与自己一致,再结成一体,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概念也只能退居第二位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十、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营养充分,穿戴讲究,性欲得到满足,但却没有自我,同他同时代的人也只有表面的接触”。“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人人幸福”。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
十一、父爱的基本点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并且规定原则和法律,父亲对孩子的爱取决于孩子服从他的程度。父亲最喜欢那个与他本人最相像、最听话和最合适当他继承人的儿子。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十二、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当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多么好!在这个世界活着有多么好!母亲要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十三、他几乎不需要有任何主观能动性,他的任务由劳动的组织派定。请问:一个被围困在这么一个罗网之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的人,渴望爱情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呢?
十四、无论是木匠做一张桌子,还是金匠打一件首饰,无论是农民种田,还是画家作画——在每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劳动者和对象合二为一,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同世界一致。
十五、爱的实践。首先要有纪律,如果没有纪律,生活就会七零八散、混乱和没有集中。如何训练纪律呢?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按时进行一定的活动,如禅坐、看书、听音乐和散步,不做或者有限度地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如看侦探小说和电影,不暴饮暴食——这些都是明显的基本要求。
十六、每一件聚精会神完成的事会使人清醒(尽管干完事后会出现能量恢复的自然疲劳状态),而懒懒散散的干事只能使人产生倦意——同时这些人在夜里也很难入睡。
十七、集中意味着要完全地在现时现地生活,而不是干着这事想那事。
十八、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身是不现实的,只有对他们有利或者威胁他们的事物才有意义。神经病的所有形式是没有客观性的极端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对客观事物没有开放的能力。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会得出下列结论:客观性是例外,而不同程度的自恋是常规。
十九、产生信仰需要有勇气,也就是要能承担风险和准备受到痛苦和失望。一个把苟安和无忧无虑作为生活基本条件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信仰。
二十、看穿自己的各种借口。认识到每一次的自我欺骗只会削弱自己,而越来越软弱又会导致新的自我欺骗,如此恶性循环。弱小是一种暂时状态,而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的能力是普遍的持续状态。
结尾在哪里呢,停在哪里哪里就是结尾,岂有什么,是一定全然完成的么。四时变换不用打招呼,冬日已来,一份热汤面下肚,胃、手心、脊背都会暖起来。尝一口么?看到题目,要结尾了,思绪才开始翻飞。那么,让它飞。有什么,比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