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丝光亮
8月31日晚,在火炉武汉,国足凭借郜林斯曼的点杀,终于将最后一点微弱的光亮保持了下来!
是的,没有光亮,世界将永远黑暗。有一点,哪怕是一丁点光亮,都足以成为希望!尽管渺茫,但终归看到了希望。如果说95后小将邓涵文的那次让人心惊肉跳的低级失误让人心有余悸的话,我更认为,那是一笔财富,对未来的过去也是如此。我相信,除了里皮大师,谁也不敢在如此关乎生死的核心战役中,派上一个一脸童真,嘴上无毛的小屁孩,更让其战斗到最后一刻。这就是大师和常人的区别,常人习惯性思维,结果终归是循规蹈矩,不会给你惊喜。按照中国教练的思维,这样的比赛百分之一千的可能是派上清一色的所谓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最后活力不足,导致火力不足,最终守个平局。最后黯然出局。到下一届,再不断的用下一波年轻的老司机,如此形成恶性型环,青黄不接,国足最终变成了老人足球队,这就是国足难出成绩的表面原因。
经验是靠比赛体悟出来的,不是靠教练教出来的。我相信邓涵文在下次大赛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会选择最合理的触球方式,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邓涵文们才是中国足球唯一的一丝光亮!
二、青训
远看欧洲,国家队人员迭代再快,成绩却不降,青年球星不断涌现。20岁左右的年龄已经是国家队的中流砥柱。近看日韩,青少年足球梯队数年如一日,坚持以赛代练,保证了接班人总量的供给。核心竞争力得到了保证。
国足之不国,屡战屡败,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青少年足球培训和普及的不力。
一边是金元足球当道,一边是青少年踢球者的日益减少。这就是中国足球两个极端。
有钱任性的中超,屡屡被西方耻笑为钱多人傻的典型。笑固然可笑,但细细想来,这能怪土豪俱乐部吗?试想当下的社会之风,不也是如此吗?简单追求所谓的短平快,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牺牲核长远利益来换取短暂的快感。
按我说,中超U23政策太软了,也太不够坚决。直接规定,每支球队,每场中超比赛不得少于两名U20球员,上场必须最少踢满45分钟,全场必须始终有一名U20球员在场上。
道理很简单,没有上场机会,练足球干什么?
没有上场机会,还能有好的前景吗?
青少年踢球没前景,家长凭什么要送孩子去踢球?
三、校园足球
发展校园足球杯证明是一个英明决策。这是中国首次顶层设计的结果。但重要的是要抓落实。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别说踢足球,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甚至连体育课都忽略不计了。为配合检查,临时抓壮丁,拉几个学生组成草台班子,应付一下检查。完事后做鸟兽赛。这就是我们要的校园足球吗?这就是为什么和国外的中学生足球比赛经常出现20:0这样羞耻的比分的重要渊源。
醒醒吧,校园足球!
足球进校园,应该和语数外一样成为教学大纲里一门正式课程,并且应该有各个级别的赛事,成为一个日常行为。同时还应该有选拨机制,考试加分等内容。有了激励措施加上实际上的执行落实,校园足球才有未来。
四、未来
9月5日。中国队即使刷卡成功,也不足喜。其一,你赢了但不一定能出线。其二,你赢的国家人口不过30万人。有何值得骄傲的。足球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运动,体现力量和美,他体现民族精神和面貌。不是戴高帽,足球真的体现国家形象。足球是一个集文化、力量、美于一身的运动。不服不行,奥运再多金牌,抵不上足球畅快的大胜一次。
关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如何置死地而后生,我认为只需做三件事:
其一:抓好联赛,保证青年球员的上场时间。
其二:抓娃娃,多开设一些公益性的足球活动,抓好校园足球。多搞一些青少年足球赛事,多开放一些公共足球场。
其三:多培养一些青训教练员。特别是退役国脚的培养。
只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这三件事,中国足球才真正有希望,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