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待遇如何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待遇如何


一、三河网友解答:


1.中国的科举考试源于隋朝,最初是没有状元,榜眼,探花一说的,只是到了北宋(930年)才流行此说法.学生们在考试时要向监试部门呈上自已的名状,上面写清姓名,家庭籍贯住址,经过乡试后,第一名为解元,然后经过国考‘会试’,最后优异者参加‘殿试,’由皇帝钦叫第一名,第一名在内部初叫‘状头’,意为头名,因乡试考试第一名为‘解元’,故而叫‘状元,’榜眼的来历很形象,考完后出榜,状元在正中,第二三名在左右,相当于眼睛,故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最先来源唐朝,不过那时不叫探花,是说朝廷为宣扬科考成绩优异者,把他们组织起来游玩观花,后人故名探花,唐诗有‘春风得意马蹄径,一日看见长安花’的诗,后来为了区分前三名,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分.

2.现在来说这三者的待遇,有的网友说状元就是宰相级别,榜眼属于省部级,探花属于厅级,这都是不正确的,状元,榜眼,探花三类人获封后都进入翰林院学习实习,翰林院是朝廷最高人材机构,负责起草包括圣旨编写历史,制定条律等文字工作,相似于当今的中国科学院,古人对某人有学识称翰林’,今人则称‘院士’,这三类人的俸禄稍有区别,工作大概相同,主要作为朝廷的储备官员.

3.也有的朝代状元会直接安排官职,但都属于挂职,因为做官与读书是有差距的,官职的晋升都是熬出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自开科举制度以来,有人统计过供出状元522名,当上宰相的风毛鳞角,所以说状元是宰相级别是不靠谱的.


二、阜新网友解答:


1.各个时期不同.唐代状元授官很低,与其他进士一样,从九品起仕.但唐代进士晋升迅速.宋初也一样.宋太祖钦点的状元王嗣宗也只授予了甘肃天水的从九品参军.

2.宋太宗改制,分进士为三等,一等授从六品或正七品不等,二等正八品,三等同进士只是从九至从八品的州县辅官.

3.明代基本定型,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纂,榜眼探花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另外授予职务.二甲三甲进士再参加庶吉士考试,中者一般十来人,顶从七品入部学习三年,大多留中央任职,晋升相对容易,号称储相.

4.未中庶吉士者统一分配州府的从七品副手,三年后晋升正七品,之后的差距逐步显示,二甲进士到老通常能干到三四品,少数晋升封疆大吏.


三、齐齐哈尔网友解答:


1.谢谢邀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首先,对于古代我们的分辨是比较笼统的,我就这一块来分类给大家讲一讲.

2.首先科举制度是隋朝创始的,然后在唐朝成为定制的.而状元这一类词的由来是在唐朝逐渐有的.唐朝无榜眼,却有探花郎;

3.而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4.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5. 这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来历.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待遇问题( •̀∀•́ )就状元,榜眼,探花来说,三人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官阶之分,因为只是排名而已.

6.就状元来说,唐朝的状元同时还要和同科进士一块进行吏部的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一般是正从九品.

7.到了宋朝,状元一般授官是正八品的京官.到了明清,一般就是进入翰林院修撰了,为从六品.物质上,就明清来说吧,进入翰林院后的前三年的确是比较清贫的,但也是相较于官员来说,比起以前的日子,那可是好了太多了.

8.不过在进入翰林后,只要能守住至少三年左右,不会一直死记科本,升迁之路还是很快的.历史上就有状元不断努力,当了大官职的人,例如张九龄,文天祥等.

9.所以待遇的好坏,最后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不过和以前需要死读书不一样,同时更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吧.再次谢谢邀请,我回答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补足改正,我是海之亭?编剧,希望大家关注一下点个赞哟!


四、莱州网友解答:


1.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2.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三年一次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3.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分别是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4.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

5.第一名叫解元,二至十叫亚元.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6.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亲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

7.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