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针对大型战争历史纪录片我做过一次统计,以二战为主,还针对已经发行了蓝光的整理了一张表格:
这几年又有新的大型战争纪录片出现。
■ CC&C公司的启示录系列在2018和2019年新出品了两部纪录片,分别填补了其启示录系列一战到二战,和二战到1991年之间的空白,使得以CC&C为主出品的启示录系列形成了由一战到1991完整的世界战争史,只是还没有包括20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和21世纪初的911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更不包括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
■ 史密森频道,Smithsonian Channel,于2018年出品了8集的《全彩太平洋战争》,算是对2009年历史频道首创的彩色高清二战纪录片,10集《高清二战》的补充和完善。就像德国2007年出品,2010年蓝光化的,长达1440分钟的全景式二战纪录片填补了德国视角一样,史密森频道的这套《全彩太平洋战争》也是填补了自1992年以来,只有NHK日本视角的、全景式太平洋战争纪录片的空白,增加了盟军视角。史密森频道是加拿大的,说是填补了美国视角也不为过。
■ 全景式战争纪录片
这类纪录片的鼻祖是老BBC之前身、泰晤士电视台于1973年制作的经典名纪录片《二战全史》,也是1400分钟、连续播放需要整整24小时的巨制:
这套纪录片是劳伦斯·奥利弗勋爵做的旁白,他的声线和孙道临的有点儿像,他俩的风度也很神似,难怪孙道临可以精彩的完成1948版《王子复仇记》中为王子的配音!
再就是30多年以后,德国的DTP公司和美国的PBS在2007同一年推出了各自的全景二战纪录片:
到了2009年历史频道就开创性的制作了高清彩色二战。
也是在同一年,CC&C(Clarke Costelle & Cie)公司也开始推出彩色二战纪录片,是和包括NHK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对二战老黑白纪录片修复并上色,这也是Apocalypse 启示录系列战争纪录片的开始,之后这个系列一发不可收,直到2019年的《启示录:冷战》,将世界战争史从一战开始完整的纪录到了1991。
这个启示录系列的蓝光封面比较有意思,排版风格基本一致,只是在希特勒一集中变换了版面格式,将传统的片名在上改成了在下,成了被希特勒踩在脚下的效果。
不由得记起了70年墨西哥世界杯,贝利带领巴西梦幻一代三连冠,永久拥有雷米特杯那一届的官方纪录片《世界在他们脚下》之海报。
现代奥运会就是始于希特勒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五环从那个年代开始就沾染了妥协的色彩。
启示录系列是法国为主导开发的,尽管发行了很多语种的版本,但感觉还是法语版本听起来更地道,法语的语音特点也很契合这个系列纪录片的格调。所以看纪录片和剧情片一样,还是要以原声为主,即使是上译黄金一代那样的译制经典,譬如《虎口脱险》、1948版《王子复仇记》、1961版《基督山恩仇记》(基督山伯爵)、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也还是要看一遍原声的。
最新一部启示录《启示录:冷战》的蓝光菜单:
■ 太平洋战争纪录片
上面说的是二战全景纪录片,也有二战局部战场的全景纪录片,这类我比较喜欢的是太平洋战争。最早全景式制作这个专题的是NHK,1992年6集的《太平洋战争纪实》。NHK的这套纪录片是反思,但却不是什么反战,反思的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技战术上的失误和后悔,资料详实,信息丰富,是比较经典和精彩的二战纪录片之一。
加拿大的史密森频道在2018推出了《全彩太平洋战争》,CCTV9引进翻译配了国语并公映了。画面上和历史频道的《高清二战》是一个路数,采用了1.78:1的、在主流16:9TV上可以满屏的比例,但是当年战场上的战地纪录片都是手持摄影机拍摄的4:3或接近4:3的画幅,黑白变彩色是个亮点,但4:3之近似1.33:1的比例变成1.78:1的,势必要裁剪原始画面,这是老纪录片高清化不可逾越之痛!2009年历史频道的《高清二战》也有这个刚性问题,所以《二战全史》前后发行了两个比例的版本。
NHK《太平洋战争纪实》1992,片名背景是日军神风特攻队架机自杀式攻击美军舰队的纪录片瞬间。
NHK这套6集太平洋战争纪录片的另一个亮点是式部作曲的原声乐很动听,堪称影视配乐的精彩之作。
原版《全彩太平洋战争》2018
央视国语版《全彩太平洋战争》2018
■ 国产战争纪录片
在影视方面有外国月亮圆的习惯,中国狭义上的人文纪录片其实不错,以央视为主的《舌尖上的中国》、《梁思成与林徽因》等等有很多,但战争纪录片却不多,不是好的少,而是数量就不多,这个就好像是中国电影缺乏类型片一样的短板,但再少也有不错的。
2015年东方卫视的4集《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就不错,将淞沪抗战全景式的细细述说,做到了抛开政治立场,真切立体的了解了那场战役。5年后公映的剧情片《八佰》中的很多未及展开的人名、地名和事件基本都可以在这套纪录片中找到答案,如魏晨的朱班长有点儿挖苦的说羊拐:按说宋长官的兵没有怂的。这里的宋长官就是36师师长,人称“鹰犬将军”的宋希濂,羊拐进入四行仓库前的原部队就是36师。
后来羊拐说日军狙击手时提到了蕰藻浜,这场血战在纪录片中也有详细介绍。
还有开始端午到达的大场和后来军官家书提到的罗店,这些地名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都是精彩浓缩的点睛!在纪录片中可以进一步清晰的了解到这些关键地点的战略位置和相应的具体战役,每一个地点的争夺对于中日双方都是血肉的堆积。
有喷《八佰》的功夫还是看看这套4集纪录片吧,看完纪录片再对《八佰》的历史功课评头论足也不迟,也就会知道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提到的地名绝对不是偶然的,那是剧组在做足了功课之后的高度提炼。
剧情片有剧情片的功能,纪录片有纪录片的作用,不能野蛮混淆,更不能错位挑剔。
顺便恭喜《八佰》进入中国大陆票房榜前十!余下的悬念就是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十一档撑住一块自留地,闯进前八!同时也期待10.25公映的《金刚川》,很喜欢这个木刻效果的海报,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几幅战争木刻,我看过之后是念念不忘。
发现一个细节,剧情片《八佰》中侯勇扮演的教授说是在淡江大学任教,没有查到1937年上海的淡江大学,但在东方卫视的《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中有位台湾的解说嘉宾却是来自台湾始建于1950年的淡江大学,不知道《八佰》中的淡江大学和台湾的有什么渊源。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中还提到了参加淞沪战役的名导:小津安二郎,他参加的还是使用芥子气作战的“毒瓦斯部队”,由此还分析了日本人菊与刀的性格特性。
片中的背影这个镜头很精彩!尤其是看动态的连续场面,斑驳的黑白画面尽管不是很清晰,但很有质感,能透过画面感觉到抗日将士的决绝和英勇!
东方卫视今年的另一部8集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还没看,期待可以有所突破有所新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