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芝麻皆飘香
姜宝兵
花生、芝麻在鲁北平原属于常见的油料经济作物。大集体时代,队里会专门留出一些成块的沙壤土,用来种花生。“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队里就会安排保管员,把即将要播的花生种放在春天的太阳下晒,俗称晒种。晒过的花生种发芽快病菌少活力强。
花生种子入了土,最怕田鼠、蝼蚼和鸟雀偷吃。对付田鼠和蝼蚼,就用剧毒农药“1059”拌种。驱赶鸟雀,主要靠在地里多插几个稻草人。稻草人立在地里显眼迎风处,用布条和薄膜做成的长发长袖,在风中来回摆动,嗖嗖飘扬,随着风力的变化,时急时缓时高时低,真像一个人在那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吓得鸟雀站在树梢观望,不敢靠近落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一点显得与众不同,独辟蹊径。它的花娇小嫩黄,含蓄晶亮,疏密得当,像一只只活泼的黄色蝴蝶,像一颗颗璀璨的金色宝石,像一把把轻薄的黄绢小扇。万绿丛中点缀着金黄色的星星点点,透着别样的风情。
花生性格独特,简朴随意,行事低调,深藏不露。它不喜欢招摇,不愿意露脸,不追求热闹。花生生命力极顽强,遇到久旱不雨的天气,它的叶片就如含羞草自动闭合,养精蓄锐,减少水分散失;如果土地贫瘠,它的根瘤就是自己的肥料工厂,不会影响它生儿育女,开花结果。
花生苗如果长势旺盛,青枝绿叶,惹人喜爱,却过多过早耗精费神,反而不能经风见雨,孕育子孙。如果苗矮节密,根粗土深,瘤多花繁,往往果实饱满,回报丰厚,给人带来意外惊喜。
队里刨花生,我们就像过节一般。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用一把小锄在刚扯过的花生地里反复刨,不时刨出几粒遗落在土里的花生果,喜欢得不得了。大人有时故意遗落一些花生在土里,我们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有时,等不及了,边捡边吃,泥土都没有揩净;有时将捡到的花生在河沟里洗净,慢慢咂摸品尝,感觉很幸福。队里决算时,都会分给各家各户一些花生,大人会把花生收拾好,留待过年时享用。
大部分的花生要用来拿到油坊里换成油,把花生倒进大锅里炒,炒得现褐色,有焦糊味,压榨出的油金黄,香喷喷,能长时间存放。供我们一年的食用。还要挑捡出那些籽粒饱满的作为花生种,留到春天播种。剩下的极少的一部分,才是给我们享用的美味零食。逢年过节,走亲戚,招待亲朋,腌制花生、炒花生……家家必备。装布袋寄点给远方的亲朋,成了送礼的佳品和时尚。
花生别名长生果。言下之意,常食花生对人体益处多多。李时珍就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花生米生吃炒食水煮油炸煎服醋泡,都是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农历的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许多地方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种粥实际上就是把红米、糯米、红枣、花生、核桃仁、杏仁等一锅煮成的粥。腊八粥里,花生是必备的配料。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个美食家,他说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按照这三条标准,汪老把油炸花生米列为家常酒菜。可见他对这道人人会做的下酒菜是很钟爱的。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代表作《落花生》,选入了小学课本,文中借落花生向我们传递的“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也很充实自信”的人生信念,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芝麻是广袤的鲁北大平原上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芝麻可谓浑身是宝:从芝麻叶、芝麻粒到芝麻秸秆都大有用途。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香油香又美。进入成熟期的芝麻,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接着再开花,再继续拔高。开花就会结籽,象征着诸事有果。
春夏之交,收割了地里的油菜或大豆,就可以翻耕土地。耕完耙好,把土壤整理得细碎的、平平的,再用耙锄疏理好沟畦,就可以播种了。芝麻的播种不同于小麦和大豆的穴埋,只需要将适量的芝麻种子抓在手掌中,按照一定的距离一边走一边随手撒。虽然不费力气,也不花多长时间,但并不是件易事。撒多了种子不够用,而且长出来的芝麻苗会太密;撒得不均匀,长出来的芝麻苗要么成堆,要么太稀,都会影响收成。所以每到播种之时都十分小心,预备好的种子刚撒完,整个地面也都撒到了。大概也就一个星期吧,苗长出来了,站在地头,望着这疏密适宜的芝麻苗,很有一种成就感。
芝麻的主茎中通外直,呈四方形,叶子有规则地从茎上伸出,一枝三叶,叶面稍阔,有褶皱,边缘似锯齿,深绿色,有厚实感。不同于其他农作物,芝麻的花不开在枝头,而开在主茎上。当芝麻长到离地面一尺多高时,主茎的顶端四周就会吐出绿色的方形花蕾,一圈大概三四个。
一般孕育两三天,花蕾渐渐绽开,慢慢吐出雪白如玉的花朵来。花朵无瓣,筒状,只在花冠的边缘微微卷起,有点像白色的喇叭。喇叭内也有四五个细如发丝的淡黄色花蕊,害羞般藏在里面,一点也不敢招摇;如果不凑近仔细看,是发现不了它们的。当下面的花朵谢了,上面的主茎周围又吐出了新的一圈花朵。周而复始,要重复六七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芝麻叶嫩时可是上好的佐餐小菜,把洗净的嫩叶放入开水锅中一焯,然后过凉水,再放入蒜泥和陈醋、香油拌匀,一盘清爽可口的“凉拌芝麻叶”就算做好了。记得小时候,娘下地干活回来,经常带回一把碧绿娇嫩的芝麻叶,待手擀面快熟时,将洗净的嫩芝麻叶放入锅内煮上几分钟,这样的一锅鲜香可口的芝麻叶面条,今天想起来还让我直流口水。
深秋时节,芝麻成熟了,生产队收割完的芝麻,成捆成捆地放在太阳下暴晒,待墨绿色的芝麻秸秆在秋阳的烘焙下渐渐地变成酱紫色,一排排芝麻荚也争先恐后地张开了小嘴时,便将一床棉布单子或塑料布平整地铺在地上,将芝麻捆从根部倒提起来,然后用另一只手搦着木棍使劲敲打,成熟的芝麻粒便从干裂的芝麻荚中争先恐后地钻了出来。
芝麻的可贵在于它能磨出一种特别香的油,薰香了庄稼人的饭桌,使原本平淡乏味的日子充满了诱人的奇香,庄稼人的心里也就显得格外的满足和欣喜,所以庄稼人毫不修饰地给它起了一个名――香油。
那时候小磨香油是极讲究的,过簸箕过筛子,剔除哪怕是一根小草刺,光剩下干干净净的芝麻粒,然后上锅炒,那火候既不焦也不嫩,炒熟的芝麻再用石磨研磨,经过沉淀那种特香的油就出来了。因为芝麻的产量小,得大面积的种,面积过大又耽误主要的粮食,所以种芝麻的特少,越少越显的金贵,香油也就成了庄稼人心里的宝贝。
故乡的香油正像故乡的人的心,纯朴里透着特别的香,教我时时刻刻不能忘的是这片黄土地把我养大。所以,我对故乡的怀恋之情是越来越浓了!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
客 剑梅楼主http:
//blog.sina/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