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人文地理 邹平名胜--长白山
长白山,又叫山东长白山,以区别于别地的长白山。山东长白山位于胶济铁路北侧,邹平市南部,滨州邹平、济南章丘、淄周村三市区交界处,因山势陡峻,重峦迭嶂,绵延数十公里,山巅长年白云缭绕,故称"长白山"。又因与五岳之尊的泰山遥遥相望,素有"泰山副岳""小泰山"之称。最高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
长白山系分为三大山群,即:会仙山群、白云山群、摩诃山群。长白山是火山活动的产物。隋末曾在此起义,声势浩大。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黑铁山起义也发生在这里。
据史料记载:在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造成了大规模地侵入,火山爆发。这就是地质上有名的事件,国际上称之为阿尔卑斯运动,国内叫燕山运动。
在侏罗纪,邹平地区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湖泊,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邹平县城一带伴随着强烈的地震,爆发了猛烈的火山活动。大量中基性火山物质喷发,堆成了几十座火山锥。其规模不亚于现代最大的火山爆发。地质学家根据地层层序,其中所含的化石,岩石的结构,矿物成份,再加上有效的测试手段,现已初步查明,邹平地区火山活动经历了大约三千万年的演化历史,其间伴有三次爆发活动高潮,形成了一个直径30余公里的复式破火山口,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其基本特征可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相对比,这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实例。
邹平火山口形成之后,受后期地壳运动的影响,被一条称为周村--肖镇的北西向断层象利斧一样拦腰劈成两半,北侧下沉,现今埋在几百米厚的黄土之下,这从卫星照片航空磁测和钻孔资料得以证实。另一半却长期遭受剥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火山地貌,成为一个环境幽静,风光旎旖的地方。
长白山有大小山峰上百座,主峰摩诃顶,又名沫湖顶,海拔高度虽只有824米,但相对高差却达700米,被会仙山、白云山、茶叶山、玉泉山、等所簇拥,巍峨陡峻,气势磅礴。登高远望,黄河、小清河象两条银带经其北入渤海、泰山山脉在其南遥相对应。若天气晴朗,西眺济南市隐约可见,俯视群山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邹平、章丘、周村三座城市位于山脚下,梯田层层,水库如同明镜,山阴植被茂密,树木成林。记载,山上有塔、禅院,今仍可见残址瓦砾。其东侧为迥路峪,山势巍峨,道路崎岖,路随山转,使人有迷惑之感。
长白山北坡有个黉堂岭,岭上有个醴泉,是宋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刻苦读书的地方。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醴泉旁建了寺,命名为醴泉寺。现寺虽遭破坏,至今宋碑尚存(高2.5米,宽1.1米,厚0.3米)。此外,邹平市境内的黄山、于兹山等也各显千姿。
长白山东南麓的章丘市,始建于隋朝。现今龙山街道东的谭城,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长白山北麓的邹平县在夏之前已建立,夏属邹侯国,远在宋金时已建城廓,历史悠久。历史上,长白山还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农民起义。公元611年,隋朝末年,山东人王薄因为不堪豪强贵族的残酷压迫,发动了"长白山农民起义",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队伍迅速扩大,与其他几支起义队伍相互呼应。有历史学者认为,隋末山东地区的农民起义,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甚至可以说山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在推翻隋王朝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年代里,长白山一直是革命的摇篮。1937年马耀南同志领导了有名的长白山黑铁山起义,长白山成为沟通鲁中和渤海平原的重要根据地。
位于长白山东麓的周村,素以盛产丝绸驰名中外,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