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的称号有哪些

古代科举制的称号有哪些


一、天门网友解答:


1.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贡士:古代向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

2.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3.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采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

4.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为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5.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P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6.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控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负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

7.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8.宋以前称解头.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科举称谓知识扩展资料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9.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10.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11.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1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二、高安网友解答:


1.第一名: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举人进京参加礼部考试者,皆须投状.考试成绩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2.考中状元者,号称“大魁天下”,为考试科名中最高荣誉.唐代起,如殿试一甲第一名,亦称“殿元”.第二名:榜眼.

3.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二名称为“榜眼”.宋代将第三名均称为榜眼,意指榜中之双眼.后专指第二名.第三名:探花.

4.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唐代进士在杏化花园举行“探花宴”,以年少英俊的三人为“探花使”(又称“探花郎”).


三、上虞网友解答:


1.“乡试”、“会试”、“殿试”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2.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