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城网友解答:
1.古代的考试叫科举制.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2.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
3.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4.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5.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6.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
7.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8.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9.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0.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二、宁海网友解答:
1.古代的考试叫科举制.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2.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
3.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三、临汾网友解答:
1.叫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2.《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四、南康网友解答:
1.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分为: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五、普宁网友解答:
1.古代最高级的考试(殿试),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2.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