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一、嘉义网友解答:


1.古代人想要能够出人头地,唯独只能靠着科举这一条道路.古代的科举就像现在的小学到博士一样,而且古代人是真正的寒窗苦读.

2.只要一朝高中,身边的人是鸡犬升天.因为探花长得帅?所以比状元吃香?古代人需要参加县试,结束了才能被称作是童生.

3.后面还有府试,但是结束了也还是童生.在之后就会参加院试,考上了就是秀才.可以减免自己一个人的税赋.成为了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了之后就是举人.

4.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之后就可以做官了.比如说范进中举疯了,因为之后终于可以做官了.考中第一名的人也被称作是解元,比如说唐伯虎唐解元.

5.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去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的人被称作是贡生.在这之后就可以去参加殿试了,金榜题名的人就是进士.

6.第一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也会有个二三等,那样的人就多了.为什么古代人得了探花要比状元还要高兴?

7.其实网上主流说法是因为探花要比状元长得帅,每次朝廷放榜之后,很多的大家闺秀都会坐在轿子里面,然后偷偷的通过缝隙看上几眼.

8.如果相中了哪一个人,就可以让自己的父亲前去提亲.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一般相中的都是探花.难道探花都长得比较帅吗?

9.其实并非如此,这种说法只是适合于唐朝.科举制度虽然从隋朝的时候开始创立,但是在唐朝的时候被发扬光大.

10.当时在科举结束之后,朝廷还会给所有的进士举办一场游园宴,也被称作是探花宴.因为园中都是各色花卉,探有看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赏花游玩.

11.但是古人又比较文雅,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探花.而且会在所有的进士里面,选择一个最是年轻美貌的人.让他在每个花园里面摘上几朵花,然后送给状元.

12.而这位被挑中的人,也被称作是探花郎.由于长得比较帅气,一时间风头都超过了状元.这个时候还没有殿试,意思是说只要参加了会试,也就是一个进士了.

13.后来皇帝担心到有人会结党营私,所以又增加了一个殿试.而且一开始也没有榜眼一说,最流行的就是状元和探花然后就是进士.

14.正是因为探花长得比较帅,所以风头很多时候都盖过了状元.但是说到底,只是暂时的风头比较好.只要这股风过去之后,还是状元比较吃香.

15.但是古代状元真的就长得没有探花帅吗?而且其他方面除了文采之外,都比不上探花吗?其实并非如此,古代状元可谓是非常讲究.

16.不仅要文采比较好,而且名字起的好,字写得好等等.古代状元不仅要文采好,而且运气还得好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清朝最后一任状元名字叫做刘春霖,他可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

17.其实刚开始状元并不是他,而是广东一个名叫朱汝珍的人.但是当官员把这些名单交给慈禧太后定夺的时候,他一看到这个状元的名字,自己的气就不打一出来.

18.他的名字是明朝国姓不说,而且籍贯还是广东.之前把自己气的半死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是广东的人.慈禧想到这里,直接把他的名字直接划掉.

19.然后往下看了几眼,发现第5个这个名叫刘春霖听起来不错.因为刘春霖有着春风化雨,旱后甘霖的意味.当时清朝内忧外患,慈禧太后也是想要一个比较吉利的兆头,也是因为刘春霖命好.

20.不过前几名的学问本来差距就不大,所以说谁做状元只是运气问题.就比如说明朝崇祯皇帝,当年他开了一场科举考试.

21.但是等到选状元的时候,他又担心自己选不到好的人.先让大臣们挑了一遍,给他筛选出来了36名.然后他焚香祷告沐浴更衣,把所有人的名字做成阄.

22.用了一把金筷子,从里面来夹这些人的名字.结果夹了三次,结果非常巧的都是刘若宰,最后就把他定为了状元.

23.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都已经79岁的乾隆开科举.当时乾隆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活不长久,整天的忧心忡忡.

24.后来在这次科举的时候,发现第10名的人竟然叫做胡长龄.这不就是意味着长命百岁吗?于是乾隆皇帝大笔一挥,把他钦点为状元.

25.其实和乾隆皇帝差不多,还有慈禧太后时期,有一个名叫王寿彭的人.那年他科考的时候,正好是慈禧太后的70大寿.

26.下面的大臣一合计,岂不是意味着慈禧太后可以像彭祖一样长命百寿?于是商量着把他定为了状元,当慈禧太后见到这个名字之后开心不已,最后状元果然落到他的头上.

27.其实古代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时有发生.其实除了名字好听,而且古代状元也长得挺帅的.否则最后选中了一颗歪瓜裂枣,岂不是让别人笑话.

28.但是你还别说,真的有可能选中歪瓜劣枣.关键要看怎么解释,如何把这一块歪瓜裂枣掰正了.比如说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刘凤诰的进士,皇上听说他文采不错,于是把他招上殿来.

29.结果搭眼一看,发现他原来是一个独眼龙.如果自己把他的成绩取消,岂不是容易落下话柄,说自己是以貌取人.

30.但是如果真的录取了,拿出去岂不是丢人?于是乾隆皇帝想考考他,如果真的难住了他,那就可以光明正大的除掉名字了.

31.上联道: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一听就知道这是以貌取人,但是自己对答如流:半月依旧照乾坤.不仅非常工整,而且口气很大,巧妙的圆了自己独眼.

32.乾隆皇帝还是不放过,又说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只见刘凤诰回答道: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33.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对应的非常工整.再加上摘心汉对应探花郎,可谓是一语双关.因为当时刘凤诰确实文采不错,但是还没有到状元的地步,就算是探花也是够呛.

34.乾隆一听这小子文采不错,那就如你所愿,定你为探花郎.因此独眼龙刘凤诰,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仍然是一个探花.

35.其实这里大家不用纠结,古人说探花长得比较帅,也仅仅是适用于唐朝早期.后来约定成俗的把第三名称作是探花,帅气与否已经不重要.


二、额尔古纳网友解答:


1.都说人生有两大快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很多人认为古代书生最高兴的就是高中状元.其实不一定,有些书生考中探花,比中状元还开心,这究竟是怎么原因呢?

2.其实这当中存在一些不成为的规则,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首先科举诞生于我国隋朝时代,然后经过唐宋两个繁荣朝代发展,逐渐把制度完善.

3.到了清朝光绪33年(1904年)举行完最后一次科举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共考出600名以上的状元,属于当时书生最高的知识学位,然而探花仅是第三名,等于季军的成绩,但是考中探花的人显得比高中状元还开心,其实这跟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关系.

4.当初很多官职都是又名望士族担任,所以贫寒子弟只能通过考科举才当上大官.因此只要考中前三名的寒门子弟都会显得比较开心.


三、和田网友解答:


1.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源于隋朝,发展到明清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要想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成为状元,那可得凭借过硬的实力连闯几关,一直要闯到皇帝的金銮殿上.

2.(影视中的殿试)一般来说,科举考试共分为六级,最低一级是县试,然后是府试,过了前两关,被称为“童生”.

3.然后是院试,闯过了这三关,即成为“秀才”.要想保住“秀才”的头衔,还得接受省一级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

4.接下来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连考三场后才能高中“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只有闯过了前四关,才能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也要连考三场,才有机会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5.由此可见,古代的科举考试,并不比现在的高考“独木桥”轻松,甚至还要更难.即便古代的科举考试苦难重重,但这依然是众多寒门学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


四、黄骅网友解答:


1.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等级最高的就要算是状元,这就等于是考中了第1名,其次就是榜眼、探花.按照这样的排名来看,状元应该是最厉害,最受重用的人,如果谁考上了状元,那一定高兴的能蹦上天.

2.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考生们,得了探花的人,会比得状元的人更高兴,而且其他人也更加羡慕探花一点.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主要是和古代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有关系.能够考上状元的人,那是实打实有真本事的人.

4.这类人,常常埋头苦读,花的时间花的精力比常人多很多倍.不过,在这样长期辛苦的读书之下,状元的年华渐渐流逝,也就是说,一般考中状元的人,年龄都会比较的大.


五、长泰网友解答:


1.中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第三名比第一名还高兴?这个人是傻瓜吧?还真不是,这个故事说的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他便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的探花郎刘凤诰.

2.注意是诰,不是浩.自古江西多才子,在江西历史上众多的才子中,刘凤诰不是最出彩的那一个,他是江西萍乡人,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探花郎,也就是殿试第三名,同一榜的文状元是胡长龄,但乾隆称明显对探花刘凤诰印象更深刻,因为殿试中发生的一件故事.

3.话说清刘凤浩自幼苦读经史,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而且家境殷实,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儿时意外受伤,右眼被刺瞎,成了“独眼龙”,虽不影响他的才华,却影响了形象.


六、辽宁省网友解答:


我村就有出探花


七、基隆网友解答:


1.探花是第三名,状元是第一名,为何得了第三名的,居然比第一名的还要高兴呢?有人说,探花通常比较帅,中了探花,说明自己的颜值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就更有机会成为当朝驸马.

2.只要娶了美丽的公主,那升官发财,功名利禄,就滚滚而来了,挡都挡不住.果真如此吗?提起探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小李探花—李寻欢,李寻欢有两大法宝:一是小李飞刀,这种兵器名列百晓生《兵器谱》第三位,只要发出,便不可挽回,必然血溅当场,不死也得要半条命.

3.二是李寻欢的颜值.他的颜值太高了,爆了很多次表,女人见了心动不已,男人见了自惭形秽,人都习惯用“美”字形容女人,但“美”字放在李寻欢身上,也丝毫没有违和感,因为他集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男性的刚毅之美于一体.


八、武安网友解答:


1.科举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能中一甲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从府试到殿试,能进前三实属不易.

2.最风光的肯定是状元郎了,全国第一名当然值得好好风光一下,但是要说最高兴的还是探花郎,这是为什么呢?能中状元的人,自然在学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毕竟寒窗数十年,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说明状元在才华方面是没得说的.

3.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才华不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唯一因素,状元和榜眼在名次和名誉上是比探花要更好,但探花所拥有的也是前两者所得不到的.


九、吉林网友解答:


1.我是阿彬,我来回答状元 榜眼 探花并称三甲,意为支撑鼎的三个支脚,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要说状元要羡慕探花就让人不理解了,按理说第一为什么要羡慕第三呢?

2.第三不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吗?这还要从头说起,探花最早并不是三甲,唐代科举中第一名被称为状元,第二 三名都是榜眼,意为状元的左膀右臂,一个人的两只眼睛.

3.探花这时候相当于什么呢?和现在的礼仪小姐类似,是会选取年轻俊郎的小生为状元郎献花献酒献祝福.这样的英俊小生被称作探花郎.


十、汨罗网友解答:


1.状元郎,披红绸,跨大马,衣锦还乡;娶公主,作驸马,十年寒窗,名扬天下.状元郎这一朝得意,成了天子门生,娶了公主做老婆,成了国戚,反而不如探花高兴?

2.难道还有不为人道的潜规则?唐朝出探花,以前是没有这称谓的,这时的探花跟殿试第三也没关系,那是北宋时期的事.

3.宋太祖开宝六年开始实行殿试,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为朝延效力,防止弄虚作假的靠关系或金钱买的“状元”.在此以后正式成立了州试、省视、殿试三级考核制度,殿试确定前三名.

4.北宋后期才确定了探花是殿试第三人的特有称谓.唐朝时殿试只有状元和榜眼.状元居中,二三名左右各居其一,恰如状元的两只眼晴,故称榜眼.

5.殿试决定三甲,在确定三人身份前,其实文釆并不是有太大的相差,只是按考官的评判会将三人答卷按甲、乙、丙从上而下排列,给皇帝一个参考.

6.皇帝看了文章后,出诗题考核三人,临场答对有度相貌也不错的定为状元.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其文才不错;

7.二是面子问题,代表朝庭面子的壮元是个歪瓜裂枣谁心里都有个疙瘩;还有个小缘故为适龄公主选婿,皇帝这点还是上了点心,把女儿坑了这上吊跳河的自己也受不了.

8.状元与榜眼之间的选择这时真的全看皇帝的心情和自身的表现,以及爹妈带给自己的硬件配制.唐朝的探花其实就是进士当中最英俊的人.

9.新科进士放榜,恰逢春季杏花如雪时分,新科进士为了庆祝摆脱寒境生活自筹资金搞了个庆功会“杏花宴”.为了表示对状元的尊敬和恭贺,会选一个最英俊洒脱的年少进士为“探花郎”,在园里采摘鲜花献给状元.

10.状元有才有貌,但探花学识也不假,相貌绝对是最英俊的那一个,说不定能甩状元八条街!探花比状元高兴恐怕是对肯定自己样貌的高兴,相貌进士天下第一人!

11.这消息传出不知有多少少女心倾慕,单身同题不再是问题,更有众多京城大户、官宦人家抛出橄榄枝.这事业爱情双丰收,比状元更多选择性,比状元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