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忠网友解答:
1.潘祖荫,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少棠、郑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藏书家.
2.潘祖荫如何救得左宗棠咸丰九年(1859年),在骆秉章幕府做事的左宗棠,因与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纠纷,被樊燮上奏弹劾.
3.咸丰帝接到折子后,立即批示:“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准予就地正法.”加之,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以幕僚的身份代为处理了许多军政要务,虽为战时特殊情况,但毕竟是违制之举.
4.如果真要追究起来,左宗棠只有死路一条.就在左宗棠面临杀身之祸之际,不少人站出冒险为他说话.有胡林翼、郭嵩焘、顾文彬、潘祖荫、肃顺等人.
5.其中潘祖荫上疏咸丰帝,称:“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鉴中也.
6.上年逆酋石达开回窜湖南,号称数十万.以本省之饷,用本省之兵,不数月肃清四境.其时贼纵横数千里,皆在宗棠规画之中.
7.设使易地而观,有溃裂不可收拾者.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
8.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宗棠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
9.”咸丰帝在接到上疏后,深受感动,然后征求大臣意见.肃顺说:“戡乱以来,湖南首当其冲,可不但能守住本土,且筹军备饷,外援四境,凡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
10.”然后咸丰帝不在追究左宗棠,而且左宗棠在皇帝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影响.其中“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之语,广为流传.
11.左宗棠为感谢潘祖荫援救之恩,后来官至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后,每年冬天,都会送1000两“炭敬”给潘祖荫,成为京官中所收“炭敬”最多的一份.
12.另外,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其幕僚袁保恒以700两银子收到西周大盂鼎献给左宗棠,左宗棠跟着转赠给潘祖荫;
13.从此,西周大盂鼎一直被潘祖荫家收藏;解放后,潘家后人将鼎献给国家,现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潘祖荫的人生命运潘祖荫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潘世恩是乾隆时期状元,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被称为“四朝元老”;
14.叔祖潘世璜是乾隆时期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补户部浙江司兼云南司行走;父亲潘曾绶道光时期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
15.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其祖父潘世恩80大寿,道光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潘祖荫考中探花(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
16.咸丰四年(年),历任国史馆协修、候补侍读、实录馆纂修.咸丰四年(1854年),潘世恩在京逝世,咸丰帝分别赏其三个孙子潘祖同、潘祖荫、潘祖保给进士、翰林院侍读、举人,并恩准祖同、祖保同年分别参加殿试、会试.
17.咸丰六年(1856年),潘祖荫历任功臣馆纂修、会试同考官、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因捐备军饷赏戴花翎.
18.咸丰七年(1857年),潘祖荫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天津,潘祖荫上书请战,历任陕甘乡试正考官、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
19.咸丰九年(1859年),潘祖荫任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年),潘祖荫上疏密保左宗棠,左宗棠被释疑保举曾国藩襄理军务.
20.咸丰十一年(1861年),潘祖荫署宗人府丞;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官任户部侍郎.同治元年(1862年),潘祖荫任光禄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21.同年,潘祖荫以光禄寺卿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同治二年(1863年),潘祖荫任宗人府丞;疏请减江苏赋额,苏、松、太等获旨准减三分之一税额.
22.同治三年(1864年),潘祖荫在会议何桂清罪过时未列衔,由于上述原因,受牵连,遭部议受贬.后起用,补都察院左副御史、署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23.同治四年(1865年),恭亲王被劾获谴,潘祖荫为其求情.而后,潘祖荫任礼部右侍郎.同治五年(1866年),潘祖荫任刑部右侍郎、左侍郎,补工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24.同治六年(1867年),授潘祖荫工部右侍郎,奉命赴盛京察看皇陵建筑.同治七年(1868年),潘祖荫署理吏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
25.进呈《篆书说文》、《艺文备览》各四函,同治帝赐名文绮,任经筵讲官.同治八年(1869年),潘祖荫转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
26.同治九年(1870年),潘祖荫署吏部右侍郎,因捐备军饷,赏正一品衔.同治十年(1871年),潘祖荫任会试知贡举,武举会试副考官.
27.同治十一年(1872年),赏头品顶戴.同治十二年(1873年),潘祖荫因随御驾谒东陵,丢失户部行印而革职留任;
28.后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因偏袒中举的徐景春,被革任降二级调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特旨赏潘祖荫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
29.而后,潘祖荫报效银两,复职留任;因进赋册为慈禧太后祝寿,得以候补侍郎.光绪元年(1875年),潘祖荫授任大理寺卿.
30.光绪二年(1876年),潘祖荫授任礼部右侍郎.光绪四年(1878年),潘祖荫调户部.光绪五年(1879年),潘祖荫任工部右侍郎,又调刑部;
31.出任玉牒馆总裁,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三库事务.潘祖荫历任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等职.
32.此间,主事吴可读以死请为同治帝立嗣,潘祖荫奉命集议,与徐桐等申明议不建储.光绪六年(1880年),潘祖荫任国史馆总裁.
33.偕惇亲王奕誴参预解决中俄纠纷,与俄国交涉定约后,提出条陈,上奏善后五事:练兵、简器、开矿、造船、筹饷.
34.光绪八年(1882年),潘祖荫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兵部尚书,江西学政.光绪九年(1883年),丁父忧.
35.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母忧,服阙.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署兵部尚书.光绪十二年(1886年),潘祖荫擢升工部尚书.
36.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归政,光绪帝大婚,赏潘祖荫太子太保衔,并加二级.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工部尚书出任会试主考官;
二、台中网友解答:
1.“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让左宗棠扬名天下的话,谁说的,潘祖荫说的,30岁的小年青,时任从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他们俩人其实没有交集,只是年青的潘祖荫看到近50岁的左宗棠,在麻木不仁的官场,用卑微的身躯默默付出,还要受到无辜的排挤和陷害,惺惺相惜,于是向咸丰皇帝连上三道奏折,力保左师爷.
三、四川省网友解答:
1.“潘荫祖大惊,连声称不敢当.左宗棠说:“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折中所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2.”1859年,左宗棠差点脑袋不保.当时,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担任幕僚的左宗棠,掌握军政大权.骆秉章乐得当甩手掌柜.
3.一次,零陵总兵樊燮来访时拒绝向左宗棠行礼,左宗棠暴脾气当场发作,踢了樊燮一脚,还大骂:“王八蛋,滚出去!
4.”樊燮将这件事引为奇耻大辱,在湖广总督官文的支持下,上京告状.此事惊动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下令对左宗棠进行调查,称:“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5.”清朝一直严禁幕僚干扰军政要务.左宗棠在骆秉章的放权下,处理军政要务,属于违规之举,如果朝廷真的追究起来,不但左宗棠脑袋不保,连骆秉章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6.因此,谁都不敢轻易为左宗棠求情.就在这时,左宗棠的好朋友郭嵩焘等人站出来,为营救左宗棠积极奔走.郭嵩焘找到了在南书房行走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荫,请他将一封密奏送给咸丰皇帝.
7.潘祖荫,字凤笙,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1830年.潘祖荫出身名门世家,他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8.他的父亲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52年,潘祖荫在会试中金榜题名,又在殿试里考中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点了翰林,步入仕途.
9.此前,潘祖荫并不认识左宗棠,犯不着为了他冒险将密奏送给咸丰皇帝.不过,潘祖荫深知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不愿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白白牺牲.
10.于是,他将郭嵩焘的折子密奏给咸丰皇帝.不得不说,郭嵩焘的折子写得真是好,尤其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感动了咸丰皇帝.
四、六盘水网友解答:
1.他是大学士潘世恩之孙.与潘世恩、潘世璜一起被称为书法“苏州三杰”.光绪年间官至工部尚书,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
2.在收藏界,人们叫他“潘神眼”.他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大盂鼎目前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克鼎目前存放在上海博物院,都是我国青铜器藏品中的至尊.
3.至尊.潘祖荫生长于北京,祖籍苏州.他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他的父亲潘曾绶,字绂庭,官至内阁侍读.
4.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48年,潘祖荫18岁,恰值祖父潘世恩80大寿,道光皇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
5.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1854年,历任国史馆协修、候补侍读、实录馆纂修.
6.1856年,历任功臣馆纂修、会试同考官、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因捐备军饷赏戴花翎.
7.1857年,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上书请战,历任陕甘乡试正考官、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
8.潘祖荫后半生在京,身居朝中高位.提携了许多对国家有用的干才,这些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物,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一个.
9.据说,光绪初叶,潘祖荫主持刑部,有司员听说潘祖荫好文雅,想巴结一下,忙写诗数十首,恭楷录在正堂上,见面时,作揖呈上.
10.潘祖荫当时翻阅,一见首篇题为《跟二太爷阿妈逛庙》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缨子几乎掉下来.那个巴结的司员面无人色,忙倒退而去.
11.光绪十六年,顺天州县水灾,潘祖荫与府尹筹放义赈、添设二处粥厂.秋天,潘祖荫患病,仍不忘上奏请拨银米以备灾民过冬,皇帝答应他的请求并且施行.
五、临汾网友解答:
1.潘祖荫,对左宗棠有救命之恩,但谈不上冒死.潘祖荫生长于北京,祖籍苏州.他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2.他的父亲潘曾绶,字绂庭,官至内阁侍读.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48年,道光皇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
3.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1854年,历任国史馆协修、候补侍读、实录馆纂修.
4.1856年,历任功臣馆纂修、会试同考官、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因捐备军饷赏戴花翎.
六、咸阳网友解答:
1.潘祖荫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祖父是乾隆时期状元潘世恩,叔祖是乾隆时期探花潘世璜,父亲是内阁侍读.他自己在咸丰二年的科举中一甲三名探花.
2.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度过,直谏咸丰帝,破格求录人才,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冒死救左宗棠一命,并保举曾国藩襄理军务也是他惜才爱才的体现.
七、广元网友解答:
1.光绪元年后,潘祖荫授任大理寺卿.次年,授任礼部右侍郎.光绪四年,潘祖荫调户部.光绪五年,工部右侍郎,又调刑部.
2.出任玉牒馆总裁,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三库事务.潘祖荫历任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等职.
3.此间,曾奉命集议主事吴可读死谏为同治帝立嗣一案,并申明议不建储.光绪六年,潘祖荫任国史馆总裁.参预解决中俄新疆纠纷,与俄国交涉定约后,提出条陈,上奏善后五事:练兵、简器、开矿、造船、筹饷.
4.光绪八年,潘祖荫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兵部尚书,江西学政.光绪九年,丁父忧.潘祖荫后半生在京,身居朝中高位.
5.提携了许多对国家有用的干才,这些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物,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一个.宝坻士绅集资为潘祖荫立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皇帝下诏同意.
6.潘祖荫的墓在江苏吴县东跨塘桥东南茭白荡(今木渎).据说,光绪初叶,潘祖荫主持刑部,有司员听说潘祖荫好文雅,想巴结一下,忙写诗数十首,恭楷录在正堂上,见面时,作揖呈上.
7.潘祖荫当时翻阅,一见首篇题为《跟二太爷阿妈逛庙》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缨子几乎掉下来.那个巴结的司员面无人色,忙倒退而去.
八、沙市网友解答:
1.看百科上讲,潘祖荫因病而故,享年61岁,清朝皇帝还赐了谥号.具体他的生平,我就不表了,可以去查百科.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为何他能救了左宗棠,是不是“冒死”而救.
2.先说险些要了左宗棠人头的弹劾案:左宗棠逼走了太平军,守住了长沙,一战成名.人怕出名猪怕壮,同僚对他多有非议.
3.我想,左宗棠当时也有点有恃无恐,出口成脏,得罪了永州总兵樊燮.结果被人捅到皇帝那里,这里面免不了莫须有的罪过,添油加醋.
4.咸丰皇帝要把他就地正法.好在左宗棠的上级骆秉章是位清正之人,就往朝廷托关系疏通.最终给潘家送了厚礼,又凭借一些过去的交情,潘祖荫答应帮忙,保住了左宗棠.
5.但是为何官职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的潘祖荫有这么大面子,就要从他爷爷潘世恩说起了,潘世恩自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及第,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受到皇家的信任和器重,几乎把朝廷各重要官职都坐了一个遍.
6.可想而知,门生弟子数不胜数,在朝廷的势力不容小觑.由此看来,潘祖荫正如他的名字,承蒙祖上荣光,又加上他自己努力,在皇帝面前说点话,还是有用的.
7.细究起来,左宗棠也罪不至死,估计皇帝也没真想杀他,就差一个中间人求情,给皇帝一个台阶.因此也谈不上冒死,估计就是举手之劳.
九、峨眉山网友解答:
1.潘祖荫,字在钟,号伯寅,潘大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封太傅及武英殿大学士,其父亲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其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这家世背景,当时不知艳羡多少寒门子弟,但这地地道道的官三代的身份,并未使潘大人飘飘然,不思进取,虽然其举人是在他祖父潘世恩80大寿时,由道光皇帝恩赏的,但咸丰二年得中的二甲第三名可是真才实学考上的,可见潘大人的才华也是了得的.
2.在他为官之时也是一心为国为民,勤勤恳恳,虽然没有立下不世之功,但也为大清朝的长治久安,做出过不少贡献,向皇帝进谏过不少治理国家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整治官吏方面他也,唯才是举,在惩治无能贪腐之辈时雷厉风行,左宗棠相信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对其陌生,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在左宗棠被弹劾期间,潘大人与其并不相识,但知其是大才,所以不顾自身安危,力保左宗棠,使其脱离危害.
3.要说潘大人这一生,可以说是官运亨通,虽然有过官场波澜,但也都一一化解,晚年时也是身居高位,光绪十六年,顺天州县水灾,潘大人主持赈灾,在这期间不慎患病,然而还以患病之躯,仍然奋斗在一线上,最终由于病情严重,不得不告假,三日后,因积劳病故,享年61岁,皇帝赐谥号文勤,赠太子太傅.
十、呼伦贝尔(海拉尔)网友解答:
1.做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左宗棠1859年以幕僚的身份在骆秉章幕府做事,因与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矛盾,被樊燮告上京城,为此左宗棠还差点被咸丰皇帝砍了脑袋.
2.左宗棠遇事后,不少官员冒着杀身之祸为他说话.潘祖荫其实和左宗棠并没什么来往交际,其实是郭嵩焘说服潘祖荫转而上疏咸丰皇帝.
3.潘祖荫见咸丰皇帝说“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鉴中也.
4.上年逆酋石达开回窜湖南,号称数十万.以本省之饷,用本省之兵,不数月肃清四境.其时贼纵横数千里,皆在宗棠规画之中.
5.设使易地而观,有溃裂不可收拾者.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
6.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宗棠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
7. ”此话一说打动了咸丰皇帝.为此潘祖荫算是救了左宗棠.左宗棠心存感激每年都会送银两给潘祖荫最为“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