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二名叫什么

古代第二名叫什么


一、什邡网友解答:


1.古代科举考试第二名叫榜眼.乡试中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中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2.殿试中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3.创于隋朝,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4.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5.扩展资料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6.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

7.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8.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二、周至网友解答:


1.是古代科举考试吗,古代科举考试第二名叫榜眼.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2.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三、珲春网友解答:


1.古代第二名叫榜眼.“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在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黄榜或者叫“金榜”.排在首位的叫“状元”.

2.自唐朝以来,这个称谓就已经存在了,虽然也有过“状头”、“榜首”等不同叫法,但是得以传承的还是“状元”.

3.而榜眼就不一样了,宋朝之前从未听说.据记载:“宋苏老泉(苏洵号老泉)曰:今进士三人之中,释褐之日,天下望为卿相.


四、淮北网友解答:


1.以第一甲第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2.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

3.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榜眼其名始于北宋初年,王禹偁有《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

4.”元朝人高则诚《琵琶记》中已有榜眼、探花之名.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三名俱称为榜眼,一说是明太祖所定;

5.意思是第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榜眼这名称跟状元、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五、安阳网友解答:


1.古代科举考试第二名叫榜眼.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