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以和建业集团联合推出的这组人文体验专题,完成了2014年的最后一次推送。因为您的关注,豫记才得以起步和成长。请允许我们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向海内外关心和帮扶豫记的老乡们道声感谢,道声新年快乐。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将迎来2015年的第一缕晨光,豫记会以这缕光为新的起点,为全球河南人奉献优质精神食粮的同时,陆续推出一些对老乡们有价值的新玩法,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个乡土社交平台或将出世,敬请期待。
——豫记新媒体
如今的开封安逸闲适,物价相对较低,生活节奏慢,开封人以优哉游哉的态度过日子。仔细读开封的历史,会发现很多大腕都与开封有关联:项羽、刘邦、曹操、蔡文姬、信陵君、朱亥、侯嬴、岳飞、王佐等。一个个生命极其健壮,在刀光剑影中演绎传奇人生。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古时开封人可比现如今猛多了。本期“豫地密码”,就带你走进开封的一河两镇,看一看这些地方曾有过的英雄美人。
建业 王鑫莹 | 文
陈留镇
陈留镇曾是春秋时的郑地,为陈国所侵,故叫陈留,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陈留县,若是以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而论,相当于河南省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其后,郡治虽然屡有变更,但均未出今开封市境。陈留今为镇,先秦为国,汉为郡,近代为专区,这由大到小的演变与开封的演变多少相似。
这个地方便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故乡。
史学家评说,蔡文姬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她一生坎坷,三次婚姻几多波折。其父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文学家蔡邕,蔡文姬在其父的影响下,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年方十六嫁与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
此时,董卓已死,军阀混战的局面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曾为蔡邕门生,深得其教诲,得知其女为匈奴所掳,便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她赎回。被掳是痛苦,离开更是痛苦,“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在悲喜交加之中,蔡文姬创作了传世之作《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
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次年,命运之坎坷再次光顾,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旧情,派人追回文状,宽宥其罪。原本对被安排的婚姻很是不满的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感情上一百八十度转弯,二人此后双宿双飞隐居山林。后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在归汉之后,为满足曹操爱书之情,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送与曹操,文无遗误。文姬才情着实堪叹。其传世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陈留一地除了蔡文姬,更因一事一人而闻名,这便是曹操兴兵。
陋述之,公元前189年,曹操于陈留作檄文传达至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曹操发檄文后,有十七路诸侯皆起兵响应。当时陈留太守为张邈。诸路兵马却是多少不等,有带三万者,有领一二万者,各自率领文官武将,会盟陈留而来。众诸侯陆续来至陈留,各自安营下寨,营寨连接起来竟有二百多里。选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试想当年的陈留也是兵戎重地,出没着曹操、袁绍、夏侯惇、夏侯渊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按现在的话来说,一时众星云集,熠熠璀璨。
贾鲁河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全长255.8公里,我们熟知的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它的支流,它就是贾鲁河。
贾鲁河横穿朱仙镇,将镇子一分为二。秦末,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也曾在此对峙,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有人考证,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就是今天的贾鲁河。若此说成立,那贾鲁河就是一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河流。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堤,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岁的贾鲁受命于危难,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山东15万民工和2万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在堵住决口的同时,疏通了故道、开凿了新河道,其中就包括而今的贾鲁河。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商业也很快兴盛起来,盛极一时,朱仙镇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后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商业名镇之一。
明朝弘治年间黄河再次决口,贾鲁河淤塞,明政府在治理黄河的同时,也对贾鲁河进行了疏浚,并对河道两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至此,贾鲁河迎来了自北宋以来第二个漕运的黄金季节,其繁荣达到顶峰,据说当时贾鲁河上的朱仙镇码头日泊船200艘以上,考古学家在此挖掘出相当重量的船锚证明,当时贾鲁河上曾行驶过载重量相当大的货船。试想一下,滔滔河水上船只穿梭,码头上民工紧张劳作,岸边堆满了各种货物和粮食,街市上车水马龙,船工的号子悠扬而动听……
贾鲁河的这种繁盛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19世纪末黄河再一次泛滥,贾鲁河又一次淤塞,此后水流逐渐缩小,终于无法通航,所有的繁华不复存在,成为历史的过往。
当我们走在贾鲁河畔时,河内基本没有多少流水,满目残荷,偶尔还有垃圾散落,不禁唏嘘慨叹。而两岸冷清之至,原本野心勃勃的政绩工程,随着领导的换届,没落得只剩下房梁上的鸟窝。试问一句当地人,这河叫什么名字,原来早已更名为“运粮河”。
而今,虽然淤塞,它仍然是为郑州等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的辅助河流。
朱仙镇
朱仙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原开封县)西南22.5公里处,因傍贾鲁河,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朱仙镇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时是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朱仙镇因此而迅速繁荣。到明末,朱仙镇已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明末清初是朱仙镇最繁盛的时期,当时全镇民商有4万余户,人口达20多万。
传说,朱仙镇是战国人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来住在镇北一个名叫仙人庄的村子里,故称朱亥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称为朱仙镇。从开封出发赴朱仙镇,过一个收费站,那收费站所在之处便为仙人庄,而今仍然称“仙人庄”。
说起朱亥,便不得不说他的好朋友侯嬴,此人因受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的知遇,秦国围赵之危急时刻献“窃符救赵”一计而留名于史。俗话说,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他们二人便是这后者,侯嬴为大梁城(即今开封)守门小吏,而朱亥是一个屠户。
太史公的《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详细的记录,魏公子无忌如何礼贤下士,结交市井之中的贤能之士,魏无忌多次拜访这侯嬴和朱亥,并不因为二人的傲慢和其他门人的闲言而认为这二人不值得结交。最终,侯嬴一计救了赵国救了魏无忌,“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此种侠义气概正是《史记》等诸多史书中记录的激荡回绕在中国历史中“义”的重要体现。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这大梁便是开封,也就是说当年70岁的侯嬴守的便是开封的东城门。
而朱亥,更值得一说,他力大无比,居然可以袖藏四十斤的铁椎,也就是这铁椎要了大将军晋鄙的性命,帮魏公子取得军权,救得赵国。
救赵之后,魏公子留赵十年。《东周列国志》记载朱亥的后来事——朱亥往秦:
(秦王请信陵君入秦)信陵君亦不愿行,言于魏王,使朱亥为使,奉璧一双以谢秦。秦王见信陵君不至,其计不行,心中大怒,蒙骜密奏秦王曰:“魏使者朱亥即锤击晋鄙之人也,此魏之勇士,宜留为秦用。”秦王欲封朱亥官职,朱亥坚辞不受。秦王怒,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圈有斑斓大虎,见人来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声:“畜生何敢无礼!”迸开双睛,如两个血盏,目眦尽裂,迸血溅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动,左右乃复引出。秦王叹曰:“……若放之归魏,是与信陵君添翼也!”愈欲迫降之,亥不从,命拘于驿舍,绝其饮食。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当以死报之!”乃以头触屋柱,柱折而头不破,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绝咽而死。
吓退老虎,撞断梁柱,真是一血性汉子。而如此血性之躯便生于朱仙镇。待我们抵达朱仙镇,那儿岂一个冷清了得,只能凭我们内心对壮士朱亥那强烈的敬佩来感受这镇子上的古意。
一生崇尚侠客风范的诗仙李白作古风《侠客行》,“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写的便是侯嬴和朱亥。
朱仙镇得名是因朱亥,出名则是因为岳飞。
爱听刘宝瑞先生的相声,最爱的莫过于《八扇屏》,说起历史人物那是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段“苦人”一说,便发生在朱仙镇。说的是岳飞和金兀术交战时,王佐自己断臂,用苦肉计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
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那陆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此时,金兵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炸岳家军营,陆文龙便用箭书报了信,使岳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后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立下不少战功。
其实,比这个更有名的是岳飞在此以猛将带领背嵬军骑兵五百名大破金军,取得朱仙镇大捷,一时间士气高涨,正此时,赵构、秦桧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十二道诏书,催岳飞班师。“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被迫下令撤军。
在今天的朱仙镇,依然有岳庙,祭奠当年的英雄。
(内容编辑:谷乐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