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韶关网友解答:
1.就知识广度而言,现代大学生肯定比古代进士甚至状元都丰富的多;但就社会地位而言,别说大学生,就说清华、北大的博士后都比不上古代的一个进士,更遑论状元.
2.状元、榜眼、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前三名,也就是一甲三名的美称,状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
3.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拔国家干部的制度,与现在的学历教育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但现代人总喜欢把二者相提并论.
4.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体也能和现代学历教育比较一番.童生——相当于高中学历.明清时期规定,必须在官学考了童生,童生考试合格,才能具备考秀才的资格,相当于如今必须高中毕业,才具备参加高考的资格.
5.秀才——相当于大专学历.明清时期,秀才不能像举人、进士一样直接做官,但享有减免赋税、徭役等资格,相当于大专学历,就业起来不如本科、研究生.
6.举人——相当于本科学历.明清时期,读书人必须具备了秀才资格,才能参加省里组织的乡试,进一步考取举人,秀才考举人,相当于“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就业更有把握,就像举人在明清时期可以做官,但只能从最低级最普通的官做起.
7.进士——相当于研究生学历.明清时期,全国的举人都有资格赴京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被称为进士,相当于最高学历研究生,再往上没有更高学历.
8.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只是通过殿试对进士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相当于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明清时期的进士,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授翰林修撰、编修,入翰林院上班,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级干部后备人才,相当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前三名直接入中办国办两办,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将来都是省部级高官乃至内阁首辅之选,故而号称“储相”.
9.现在的大学生呢?找个工作都困难,能跟古代状元相比?即便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后,也远远无法和古代状元相提并论啊!
二、滁州网友解答:
1.陈涉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笔者很佩服他的气概,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答案却是肯定的.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
2.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自古选官制度对出生的限制,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一跃龙门.因此,出现了很多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几十年,一生都在备战科举,却无疾而终.
3.他们的一生都在等待着一个契机,但是寒门子弟那么多,能够脱颖而出中举的却是少数,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足以见得.
4.科举制度成熟后分为六级:童生(第一级县试)、秀才(第二级府试)、举人(第三级院试)、贡士(第四级乡试)、进士(第五级会试)、探花(第六级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榜眼(第六级殿试第二名称榜眼)、状元(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三、凤城网友解答:
1.大学生和以前的一甲完全没有可比性,一甲三元是直接入了中央结构的,而如今大学生是满地爬,虽然在知识涵盖方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修实际操作,但是在工作方面登不上与一甲三元相比的台面.
2.更何况在文凭方面,一甲三元要远远高于大学生.先说古代的考试制度,以明清时期最为典型的科举为例.要想标榜自己是个读书人,得先得到童生的功名,也就是要考过县试,但是童生虽然是获得了进阶之路,但其实什么优厚也没有,这倒是与如今的高中生差不多,要想以后以后进入更大的企业或者是国家机关,需要高考.
四、舟山网友解答:
1.现在社会最高文凭是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后指的是获取博士以后到科研单位等工作的职位,并非文凭.那么我国现在每年大约毕业多少博士呢,根据相关统计是五六万人.
2.现在每年毕业的本专科学生高达八百多万.而状元、榜眼、探花则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前三名,一般来说三年一次,平均一年一人.
3.根据人数对比就可以看出来,不要说大学生了,就是今天的博士,含金量也远远比不上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今天的普通大学生在古代相当于秀才吗,看看古代秀才的待遇和数量,就会发现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4.秀才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到了明清时代,秀才专门跟科举考试挂钩,指的是通过县、府、院三级考试的读书人,这才算是秀才.
5.考取秀才以后才有资格参加以后的乡试考举人,在古代秀才是不设年龄的,随便你多老,如果只是通过院试,没通过乡试,都是秀才,都可以再去参加乡试考试.
6.这个数量有多少呢,具体没有太过准确的统计,可以根据参加乡试的人数做个大概估计,有人给出一个数据是广东省乾隆元年参加乡试人数有一万多人,但是不要忘了,秀才是没有年限设置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没有考过乡试的秀才都会来参加这次的乡试,有些人可能做秀才已经几年甚至几十年了,累积不知多少年的一省秀才不过一万多人,而且广东还是科举大省.
7.又有人给出推断是清代十年秀才总数不过三万人左右.清代人口已经有三四亿之多,看看这个比例,秀才比今天的博士生还要稀少,今天的普通大学生跟秀才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五、化州网友解答:
1.简单地说,状元、榜眼和探花均是进士.如果从考试的层次、难度和录取率来讲,可能要比现在的大学生的层次更高.
2.要知道旧时的科举与现今的教育体制是无法等同的,所以一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对应说法.如果非要做个对照,方便大家理解,勉强而言,按层次可对应如下:读书人通过童子试(相当于小升初),称为童生或儒童.
3.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获得童生的身份,可以参加院试(相当于中考),通过后称”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4.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获得秀才身份,可以参加乡试(相当于高考),乡试第一称解元.凡通过乡试的皆称举人.
5.举人相当于大学生,解元就是高考第一名.获得举人身份,可以参加会试(相当于全国性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者称为贡士,会试第一称会元.
6.贡士也就相当于硕士研究生.对于贡士中的佼佼者,皇帝面试称殿试(相当于考博),通过者叫进士,殿试第一名称状元或殿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7.进士相当于博士研究生.从以上可知,科举考试均以名列第一者称“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都是第一,则称之”连中三元”.
六、登封网友解答:
1.不少人都会在影视剧里见到这三个词汇,那你知道他们来源于哪个朝代,又是怎样发展完善?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相比,他们相当于什么样的文凭?
2.大家都知道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这三个词汇也在那时候出现,科举制度在宋唐时期逐渐变得完善,自明清开始,迎来了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3.但是自明清开始,专考八股文,这并不利于发展,因为八股文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把他们全部局限在一个圈子里.
七、沁阳网友解答:
1.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这里以明、清为例.科举在明、清时期,要求必须经过学校.①所以最先在学校参加一次考试,②优秀生员(秀才)参加科试,③通过科试的考生参加乡试,上榜即为中举的举人,④举人入京参加国家级的会试,通过的考生称为贡士,⑤贡士入朝接受皇帝亲自的考核,也就是殿试,通过人员称为进士,而进士的前三甲,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2.秀才只是身份,没有资格当官,相当于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而只要考到举人开始,就有资格进入县衙等国家机构当官了,再不济也能当个教书先生,相当于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有资格考取教师资格证,所以举人相当于有学位证的本科大学毕业生.
3.而到了贡士基本上就等于进士.在北宋初年一个叫张元的殿试落选考生投奔西夏,帮助李元昊多次打败宋军,连方面那次殿试过关的都打得落花流水,从此殿试基本上不会淘汰任何人,只进行排名.
4.进士就直接被国家安排当官,而前三甲一般就在朝堂上.进士相当于现在博士生毕业,是各地抢着要的人才,很多大学都是对方愿意,就接收.
八、嘉峪关网友解答:
1.古代的状元、傍眼、探花,那可是全国的前三名,而且是三年才考一次的科举考试,可见其含金量之高,《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范进考到60多岁,只是乡试考了个80几名的举人,就能够衣锦还乡受到家族父老和乡绅的刮目相看,荣华富贵也随之而来,作为殿试的状元、傍晚、探花,那更是不得了啊,出将入相,用现在的话来说等于直接进了中央,权势和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可见科举考试的功名是何等高贵荣耀,不亚于鲤鱼跃龙门,比现在的高考状元地位高多了.